【會展新聞】澳門推熊貓經濟? 錯位發展覓新出路
- Mceca Macau
- Apr 10
- 2 min read
原文刊登於 2025-04-11 TDM新聞
內地“熊貓經濟”發展得如火如荼,澳門在這個大環境下有何機遇?有經濟學者提出,可打造具澳門特色的大熊貓“人設”,形成錯位發展。亦有業界認為,可利用現有的旅遊、會展資源,提升澳門熊貓的知名度,再與各類產業協同發展。
特區政府正不斷豐富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內涵,是否具條件,在現有的旅遊資源基礎上延伸發展熊貓經濟?旅遊界人士指,澳門在這方面具潛力,酒店、軟硬件等設施對親子旅客群有一定吸引力,同時可考慮深化港澳聯遊,進一步挖掘文化主題路線,相信有助吸引大灣區,以至海外客源。
休閒旅遊服務創新協會會長黃輝:“可以做一些聯線的旅遊推廣,可能在香港遊玩後再來澳門,可以體驗到熊貓主題。另一方面我認為,熊貓可以代表國家文化IP,其實澳門可以在其他文化做主題,與旅遊相結合,設計多一些不同類型的產品。”
至於如何活用熊貓IP,會展業界指,現時市場上對這個範疇沒有太多涉獵,建議由政府牽頭,優化對熊貓的包裝和宣傳推廣。
會展產業聯合商會會長盧宏駿:“去將多個國家地區成功與熊貓有關的文旅產業、餐飲、紀念品、旅遊等,可以整合在澳門舉辦論壇,將事件發酵。要做更多不同多元化經濟產業的話,我想這是給予澳門持續發展、去擴大,令澳門從事對口業務的人,能夠運用這樣一個好的IP。”
有經濟學者指,塑造具澳門特色的大熊貓“人設”尤其重要,以日本的熊本熊為例,為大熊貓的行動訂製劇本,認為可針對不同地區的目標客群,設計具澳門文化創意的元素,避免與周邊地區同質化發展。同時結合線上線下平台,持續開展不同項目,藉以盤活社區經濟。
管理學院院長唐繼宗:“是否可以打造人設,這隻熊貓喜愛做土生菜,或有不同澳門特色節慶活動,可以在不同節慶活動中,這個人設穿不同的衣服或食不同口味的美食等,故事、人設、IP、知識產權等這些。重點是如何令這個IP,授權予中小微企應用。譬如穿葡語地區不同特色服裝,或正在食美食的。所以這個人設,再包括可以在熊貓館或社區,現時說社區經濟,是否可設有澳門特色的熊貓IP辦公室,這樣一個‘打卡’的地點,可以有互動。”
而除了經濟效益,他認為大熊貓亦可是社會效益,透過推動產學研或研學旅遊,聯動橫琴主題公園開展生態事業教育,發揮國家贈予澳門大熊貓的效益。
Comments